与大型电商平台不同的是,中小型商家面对跨境电商的长而复杂的链条,资金会更加紧张。由此引发了跨境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新一轮爆发。

其实有一些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凭借自己的优势跑出自己的专属模式,但大多数模式都无法逃脱出商家信用金融的基础框架。


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四流”


由于跨境电商模式在中国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企业中的普及,一度由大型中心化平台主导的跨境电商行业开始走向分散化流量时代。

流量分散是电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商在流量方面,如网红、MCN、社交和社区电商等,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玩法。流动的分散性越强,意味着跨境电商商家对跨境供应链服务的需求越大。


如果流量高度集中于少数平台,则跨境供应链服务需求将逐步缩小。对规模较大的寡头平台,可自行完成整个供应链。但是,一旦流量分散,整合供应链企业的机会就来了,因为小型B2C企业不太可能自己建立跨境的供应链系统,因为它们可以同时为各种流量平台提供服务。

跨国电子商务供应链系统包括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不同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企业从“四个流动”的不同方向切入,孵化出以下不同的业务模式:

  • 首先是信息流。企业信息流动切入主要以服务中小B端的形式出现,例如上游的采购工具,库存管理,OMS等服务供应商。信息流是企业进入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行业最简单的方法,而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建立后续的盈利模式。

  • 第二是商流。这个方面切入的企业主要有一般贸易商、品牌代理和代营运商等。对商家来说,利润低但数量大;而对代工商来说,利润高但代工品牌很少。

  • 第三是物流。如今许多企业都在做跨境物流。内部牵涉的环节也很多,如国际物流,国内物流,海外仓,国内仓等等各种各样的玩家。如何做好服务标准化,做好质量,是物流方向切入的重点。

  • 四是资金流。企业向资金流方向发展,往往需要前三个方面一起协同推进,重点放在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安全、快速和规模上。

对于“四流”,不同的供应链企业有不同的选择。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